close

每次規劃露營行程,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餐點準備。露營不像在家裡,有現成的廚房設備和齊全的食材;在戶外,一切都得精打細算。

首先,必須考量到食材的保鮮問題,特別是夏天,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食材變質。

而空間有限,我得想辦法把所有食材和調味料壓縮到幾個保冷袋裡,還要確保東西不會在路途中洩漏。再來是菜色的選擇,既要簡單易煮,又要符合大家的口味,才能在戶外快速完成一道美味的料理。

在有限的水源下清洗食材和餐具,也讓我得更加注意用水的節省。

以前光是備料,大概超市就買扛一堆東西回來,真的非常辛苦,這次的露營人數比之前多,大概3個家庭的人次,雖然食材可以分散給大家準備,但是事前處理(切菜,清洗)真的很繁瑣

所以這次大家決定直接用現成的料理包來處理,第一選擇就是火鍋啦;畢竟火鍋只要把東西放進去煮一煮就好,非常簡單,不用過腦,但是湯頭這件事就真的很看功力,所以就上網做了一些功課,發現可以滿足10人以上的鍋物,踏輕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很多平臺上面看到這個品牌的踏輕鍋物料理,讓我非常好奇,他有四道別出心裁的鴨式火鍋,有胡椒鴨、麻辣鴨、薑母鴨、洋蔥鴨,這幾道料理是外面鍋物店比較看不到的料理,除了冬天必備的薑母鴨外,其他都是很具特色的鍋物料理。

我特地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想看看其他人對這個品牌的試吃評比。瀏覽了不少部落客和食評家的文章後,我發現大家對踏輕的評價相當一致。

許多人都提到他們的湯底特別,冬天吃真的非常適合,而且不會過於油膩,這讓人即使吃完一整鍋,也不會感到負擔。而且,食材的新鮮度是大家稱讚的重點,尤其是鴨肉和自己買的蔬菜搭配,讓鍋物吃起來更有層次。也有人提到踏輕的湯頭有種自然的甘甜,這來自於食材本身的原味,而非依賴過多的調味料。這些評比讓我下定決心,就是他啦,這次兩天一夜的露營料理就是踏輕啦!

這次我選擇的就是胡椒鴨跟洋蔥鴨,感覺是最符合大家口味,所以只要再準備一些蔬菜,就可以快速搞定啦。

這次露營的地點選擇在南投埔里足跡民宿,外面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廣場,整個環境都非常好,而且重點是沒有討厭的小黑蚊,就非常大推,而且帳篷用品,都已經架好,老闆服務真的很好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南投埔里足跡民宿相關聯繫方式

地址: 545南投縣埔里鎮福長路12巷75號

預約住宿電話: 0921 313 067

在露營的當天,我負責準備餐具,朋友則在一旁幫忙處理份量極大的洋蔥鴨,說真的,料理一定要看使用說明,一定要先解凍,不然我看屠龍刀也劈不開這個厚實的鴨肉。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看看這個分量,我已經用了10人份的鍋子了,還是滿出來了,都比小朋友臉還要大,這邊我們少做一件事,解凍後應該要先將整隻鴨都拆解好再煮,整隻鴨下去煮太不明智瞭,光是等水滾,大家可能就要餓肚子了。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所以加熱到一半後,感覺鴨肉沒那麼硬,就放到砧板二次處理,不然烹煮太費時了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洋蔥鴨的份量真的沒話說,應該是鍋物中的巨無霸了,果然就如官網說的,整隻鴨下去調理,真心不騙。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大家坐在一旁圍成一圈,看著鍋裡的湯頭逐漸變得濃郁。一位朋友忍不住偷喝了一口湯,立刻露出滿足的笑容,直呼「這味道絕對是今天的露營之王!」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露營的樂趣不只是享受美景,更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增添了無限的回憶。當香噴噴的洋蔥鴨上桌時,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舀了一碗,熱呼呼的湯頭暖入心脾,這一刻,我想,露營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來做一個踏輕洋蔥鴨的簡單評比吧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露營中餐-踏輕洋蔥鴨調理包

**外觀** 
洋蔥鴨的調理包打開後,搭配一整隻的鴨肉,湯底有一股濃郁的洋蔥甜香。湯的顏色偏金黃,洋蔥的味道小朋友也可以接受。

**鴨肉份量** 
鴨肉份量豐富且厚實,每一片鴨肉都充分吸收了洋蔥的自然甜味,肉質細緻多汁,輕輕一咬,豐富的肉汁和,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更特別的是,踏輕將鴨肉處理得剛好,不僅軟嫩且不失彈性,,湯汁浸潤其中,整個口感層次瞬間升級。

**湯頭口感** 
湯頭非常柔和,洋蔥的甜味自然地融入湯底,帶來一種舒適的甘甜感,溫潤而不膩口,讓人不知不覺就喝了好幾碗。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推薦搭配蓮藕、甜玉米和菠菜,這些食材的甜味與洋蔥湯底搭配起來是絕配。飲料方面,建議搭配檸檬水,既能解膩又能增添一絲清爽感。

第二天的中餐一樣是搬出踏輕另一個推薦鍋物-胡椒鴨,有了昨天的經驗,這次退冰後,有先稍微分解整隻鴨下去煮,畢竟人總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啦XD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說實話,這鍋胡椒鴨的胡椒味真的相當濃郁,煮的時候香氣一飄散出去,連隔壁帳篷的朋友都紛紛探頭過來,好奇我們到底煮了什麼料理。當湯鍋滾開時,陣陣辛香帶著暖意撲鼻而來,朋友們調侃說,這鍋胡椒鴨恐怕成了整個營地的「香氣宣傳大使」。

當我們終於盛上一碗熱騰騰的胡椒鴨湯,那辛辣卻不嗆口的胡椒味迅速在舌尖散開,每一口都是享受,這樣的香氣和滋味,應該要再把這道胡椒鴨列入菜單,甚至可能吸引更多朋友一起來享用。

踏輕胡椒鴨露營料理推薦 》露營料理新手入門,從食材到煮法一步

露營中餐-踏輕胡椒鴨調理包

**外觀** 
胡椒鴨調理包打開後,整隻鴨的份量就是巨大,真的很適合露營大家圍爐一起吃,一餐就可以馬上腳絕。湯底的顏色清澈,帶著淡淡的琥珀色,透著一股溫潤的胡椒香。

**鴨肉份量** 
鴨肉的份量相當大方,肉質鮮嫩,煮得剛剛好,不會過老,胡椒的香味與鴨肉的自然甘甜完美融合。

**湯頭口感** 
湯頭清爽而不過於厚重,胡椒的辛辣恰到好處,溫暖而不嗆,但是辣度的感覺因人而異,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稍辣,整體口感很適合冬天圍爐。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建議搭配高麗菜和金針菇,這類蔬菜的清甜能中和胡椒的辛香。飲料的部分,推薦搭配一杯清香的烏龍茶,讓整體風味更加清新。

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這次的露營旅程,讓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與美食結合的那份純粹與滿足。洋蔥鴨和胡椒鴨這兩道鍋物,絕對是這趟露營的亮點。洋蔥鴨帶來的自然甜味,讓每一口鴨肉都充滿溫潤的滋味,溫和卻令人難忘;而胡椒鴨的濃郁辛香則為整個營地增添了熱鬧的氣氛,那種隨風飄散的香氣,路過的營友應該都非常羨慕我們。

這次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投露營,一邊享受暖呼呼的火鍋,一邊聊著天,笑聲和濃濃的湯香交織在一起,讓我明白露營的樂趣不僅僅在於美景,更在於與好友分享美味、共度美好時光的那種喜悅。這次露營,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回憶,而這兩道鍋物,真的超值得,份量大,多人一起享用真的超劃算,省去備料的時間,也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到處看看風景。期待下次露營,帶上更多美食,繼續這段美好的冒險。

 

 

踏輕洋蔥鴨湯頭清爽評價露營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放鬆時刻,但要讓整趟旅程更愉快,能品嚐到美味的料理絕對是關鍵。想像一下,在微涼的山林夜晚,和親朋好友圍坐在帳篷旁,微風輕拂下,熱氣騰騰的鍋物飄散出誘人的香氣,這就是露營的真正樂趣。而**踏輕鍋物**正是讓這一刻變得完美的秘密武器!

為什麼說踏輕鍋物是露營的最佳選擇?首先,踏輕的調理包不僅方便攜帶,操作也超簡單,只需要熱水煮沸,就能迅速變成一鍋香氣四溢的美味火鍋。對於不想在營地花太多時間備料、卻又想享受豐盛餐點的你,踏輕鍋物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胡椒鴨的辛香溫暖,洋蔥鴨的甘甜入味,再加上麻辣鴨的濃烈刺激,無論你是偏愛清爽湯底還是重口味,都能在踏輕鍋物中找到心頭好。踏輕胡椒鴨露營火鍋食譜

除此之外,踏輕鍋物選用的都是新鮮食材,湯頭濃郁卻不油膩,讓你在戶外用餐也能吃得健康又滿足。露營時,溫度往往會較低,而踏輕的胡椒鴨和薑母鴨特別適合寒冷的夜晚,喝上一口辛香四溢的湯,暖流瞬間從胃部蔓延至全身,給你滿滿的能量。更棒的是,這些鍋物湯底不需要額外調味,天然的食材就能帶出豐富的層次感,不僅滿足了味蕾,也減少了準備的麻煩。踏輕胡椒鴨適合露營食譜

踏輕鍋物讓你在露營時省去繁瑣的食材準備與烹飪步驟,只需短短幾分鐘,就能讓所有人享受美味的火鍋料理。當你在帳篷旁,一邊看著星空一邊品嚐這鍋熱氣騰騰的踏輕鍋物,保證這次露營的體驗將成為你記憶中最難忘的一次。不論是好友聚會還是家人共遊,踏輕鍋物都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歡笑與美食交織在一起。踏輕洋蔥鴨口感如何料理

還在猶豫露營該帶什麼餐點嗎?立即選擇踏輕鍋物,讓你的露營之旅從此與眾不同,無論在哪裡,都能享受到如同餐廳般的頂級火鍋!現在就行動,為你的下次露營準備好這份滿滿幸福的美味吧!踏輕胡椒鴨試吃口感記錄

朋友圈原本應是好友聚集的區域,是好友傾訴心扉之地,但如今的朋友圈不再是只有親人和好友,還有同事、領導、合作伙伴,甚至還有來自四面八方的陌生人,不再是純粹的“朋友圈”。 現今“朋友圈”里的信息大多是五花八門的微商銷售信息、不同人們的家居瑣事、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的種種煩惱以及各種抱怨、八卦等。 喜愛發“朋友圈”信息的人群大多是有較多閑暇時間的、有工作需要的、有促銷需求的、喜歡八卦的等,只有這類人群才會有較多時間去關注“朋友圈”,當然,也有把發“朋友圈”作為一種愛好的人,這類人也不在少數,他們喜歡將自己生活的感悟、幽默、對世界的認知、自己的興趣等,用一種特有的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是也許無心的你,無意的隨手一動,隨便的一句話,便會讓很多人做出不同的解讀,而這些解讀里大多不會與你情感共鳴、同步共情,你發自肺腑的感慨,別人也許會當成故事來看。“朋友圈”是一個近乎實名的公開場合,當你不加修飾、不加掩飾的將你內心的感受曝光在“朋友圈”時,總還是不太合適宜,心里的情緒還是要有所克制才是最好。 高情商,就是能夠控制情緒,無論何時何境,都能夠保持情緒穩定,即使表達情感也是選擇較為合適的方式和環境,不會隨地而發。如果一個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把控的人,又怎能把控好自己的人生?“朋友圈”不是個人的私密空間,也不是倒放垃圾的“垃圾桶”,更不是個人的私密“日記本”,可以隨心所欲地發泄自己的情緒。 生活中,人們大多是冷暖自知,沒有感同身受。你的喜悅可能在別人看來是得意忘形;你的幸福可能就是自我炫耀;你的悲傷可能會被看成是矯情;你的抱怨和不滿會被認為是不可理喻、不成熟,你的任何一種方式的表達,其實都是在向別人宣布你當下的工作或生活的狀態,這是你自己的事,又何必廣而告之呢?即便“告之”了,除了群里的一些“有心人”幫你再“廣而告之”一遍,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負面的情緒更會被別人拿來當作茶余飯后的笑談,更有勝者是,你對社會的抱怨之詞還有可能會被“有心人”拿來當作攻擊你的話本…… 所以,工作、生活都是自己的,無關他人。有關情感、家務之類是僅屬于自己私密的事,沒有必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不加選擇的、事無巨細的發放在“朋友圈”里,展示給大眾,這些信息不僅會打擾到大家的安寧,還無形的占用公共資源,這是不可取的,也是不應該的。當然,正能量的信息,可以同大家一起分享,這是美好的傳遞,如果你有此類的信息,就把它分享在朋友圈吧,讓大家與你一起感受正面的能量和氣息,也讓這份正能量傳遞出它應有的光芒。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吸引,不是容顏、也不是財富,而是你是否充滿正能量;假如你有傷悲,就請跟家人或知己傾訴吧,把傷痛小化,萬般皆苦,只有自渡。 生活是否美好,重在經營。請善用并經營好你的“朋友圈”,充分發揮它應有的能量,讓它和你惺惺相惜,共同進步,一起成長。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端午隨想 文/侯寧波 金麟灣人頭攢動,市民紛紛前往劃龍舟、包粽子、摘楊梅,一片歡歌笑語,怡然自得,享受著溫暖的陽光,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氣氛,很是熱鬧。 參加了敏大集團與商行舉辦的劃龍舟比賽,晚上又吃了朋友送來的粽子,不經意之間2015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已眨眼而過。 我一直在想,劃龍舟、吃粽子為什么是端午節的習俗?這是有典故的。相傳古代楚國賢臣屈原投汩羅江后,當地百姓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尸體。但人們為了寄托哀思,一直蕩舟在江河之上,然后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人們又怕江河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就紛紛拿出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他的尸體,后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正如唐代文秀《端午》一詩所言:“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人生多了一份淡泊,節日之際,都會有一些感想。記得小女7年前參加高考時,恰逢端午節。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很少請假,也沒有什么休假,陪小孩的時間不多,但那幾天,我安排好工作,毅然請了幾天假,早上送去考場,考完接她回家。陪她吃吃飯,談談心,散散步,緩解高考的壓力,以期望能考一個好成績。我想通過自己微不足道的一些努力,給她一點幫助和支持,也算是盡一點父親的責任。又是一年端午到,獨在異鄉追夢想,你一人遠離故鄉,要自己照顧好自己。家人已幫不了你,唯有祝愿平安,期望堅持,奮斗不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端午吃的粽子,很像家鄉的“馬腳桿”。精選優質糯米,拌上八角、草果等佐料,中間夾一塊五花肉,用粽葉包住,再用糯谷稻草捆緊,煮熟后即可食用,清香可口。因其形像馬的腳,故稱為“馬腳桿。”家鄉是壯鄉,過春節為何都要包“馬腳桿”,有什么習俗文化,這些我無法考證,但包“馬腳桿”的情景卻很溫馨快樂。每逢大年初二、初三,母親帶著一群婦女,有大人也有小孩,圍座在一大盆糯米旁,一邊包,一邊說說笑笑,大家想到哪里說到哪里,無拘無束,其樂融融。每年都要包上百個“馬腳桿”,春節收假都要帶一些回來,并送點給親朋好友,嘗一嘗壯鄉特色美味。我常想,平時很少回老家,只有春節全家人才團聚一起,這不僅僅是為了吃飽,更多的是一種親情的傳遞。 端午節人們都會在家門口插上艾葉、菖蒲。青青的艾葉、菖蒲,能驅邪避鬼,寄托了人們的善良、真誠的祝愿,祈求親人、朋友健康、平安、幸福! 每逢佳節到來,就想回老家,就會思念親人和身邊的朋友,這是不是我們已經在慢慢變老! 話端午 文/鄧訓晶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劃龍舟,喜洋洋”。想著這首童年的歌謠,端午節就到了。 每到五月就有一種情思,汨羅江畔那個不屈的身影就會浮現在眼前。屈原,中國的詩歌之父,第一位留下姓名的愛國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最早開創了把詩歌由集體歌唱改成個人獨唱的新時代。一曲《離騷》,帝王將相權貴朝野的丑惡暴露無遺;一句《天問》,天下百姓幡然悟醒;一曲《九歌》,宣泄了人世間的善惡丑美;一篇《九章》,橘頌余音,蕩氣回腸,這是屈原明志,“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堅定地保守自己的情操,不隨波逐流;一部《楚詞》,開創了中國詩歌的先河,這文學瑰寶如日月輝映,流光溢彩。“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千百年來激勵了多少有志之士,才有了前赴后繼的先驅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的《端午》詩,讓我們在節日的扼腕長嘆中多了一分懷念。屈原,五月的鮮花,為你而開;五月的太陽,為你而燦爛;五月滔滔的汨羅江,敞開它寬廣的胸懷,擁抱了你這位志士。從此,五月的龍舟,年年把你探望,槳卷千堆雪,雨煙龍舞;中國的歷史留下了你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的文學史上有了一位千古流芳的詩人。 每到五月就有一種期盼,盼望粽葉飄香。小時侯每到端午節,不管日子過得有多艱難,媽媽總會想方設法弄一點糯米包粽子給我們解饞。在端午節前一天,媽媽就會做包粽子的準備,把糯米用水先泡上,然后把粽葉洗干凈。媽媽做的粽子口味可以分為甜的咸的兩種:或包進紅豆、綠豆、紅棗;或包上臘肉、咸鴨蛋,形成不同的風味。粽子的形狀可以分為菱形、方形、三角形、長方形。媽媽開始包粽子了,這是我最喜歡的時候,我會積極地幫媽媽的忙。媽媽左手拿兩片粽葉,右手把粽葉靈巧地轉兩圈,粽葉就形成一個圓錐形的空間,舀一勺糯米放進去后再用筷子搗幾下,右手將粽葉的上端往里折,使粽子的底部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平面,最后用線扎好,一個結實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愛跟媽媽學包各式各樣的粽子,開始包不好,但后來慢慢地也學會包有棱有角的粽子了。粽子包好后,媽媽就放進鍋里煮。等到第二天早晨,一起床,就會有粽子吃。那潔白的粽子,放上白糖,那糯糯的甜甜的味道,至今還留在我的舌尖上,回味無窮。 每到五月就有一種懷念,懷念端午節的雄黃酒和小香囊。端午節那天吃午飯時,父親會叫我們喝一點點雄黃酒,然后把雄黃酒涂抹在臉上,胳膊上,腿上,告訴我們這樣就不怕被蛇咬了。我對雄黃酒的認識,來源于《白蛇傳》,端午節的雄黃酒,把善良美麗的白蛇打回原形,許仙掀開蚊帳,看見白蛇狂舞而嚇死的情景,深深扎根在我心里。所以,如果端午節沒有涂抹雄黃酒,心就會一直打鼓,生怕遇到蛇了,會惴惴不安一年,等到第二年無論如何都要抹上一些,雄黃酒就像是一道護身符。抹完雄黃酒后,就纏著巧手媽媽做端午的小香囊。媽媽會把平時積攢下來的小塊花布都拿出來,裝上具有藥用成分的、戴上能清心明目、鎮靜安神、對人體大有好處的香料,做成一個個精致可愛的桃心、三角形、小猴子香囊。我們爭相戴在衣服上,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小伙伴們會聚在一起比較誰家媽媽的香囊做得更好更香。 讓我用粽葉飄香潤筆,用暖陽做墨,把五月涂抹成一幅濃妝淡抹總相宜的畫卷,迎接端陽——這個與詩歌有關的節日。 吃雞蛋的端午節 文/李建設 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但在我們老家,端午節不吃粽子吃雞蛋。 我的老家屬于北方,不產稻子,粽子更是難得一見之物,然而家家戶戶都會養上幾只雞,于是我們就地取材,端午節時就吃煮雞蛋,用我們當地的方式來過端午節。 每年端午節,母親都會煮一鍋雞蛋任由我們吃。我家共七口人,每人都要吃三五個,這就需要煮二三十個雞蛋,一次沒有那么多雞蛋可煮,就要提前十天半月開始積攢。四五只雞一天也就下兩三個,每天到雞窩里拾雞蛋數雞蛋就成了我的任務。拾來的雞蛋就放到一個陶罐里,等到陶罐滿了的時候,端午節就該到了。 端午節前一天,全家就開始為端午節忙活,父親讓哥哥到村前的河溝邊采一些艾葉,讓我爬到屋后的合歡樹上折些枝葉,采回來的艾葉插到每個門上,而合歡葉則留著第二天煮雞蛋用。那時不懂為什么要插艾,只是聽父親說插了艾蚊子蟲子就不敢進家門了。我最怕蚊子咬,所以插得特別起勁。父親則從他的中藥櫥里抓上幾味中藥,囑母親第二天煮雞蛋時一起放到鍋里。 第二天一早,我就被一陣撲鼻的清香味刺激醒,一個激靈爬起來,跑到院子里一看,母親正在拉著風箱燒大鍋,大鍋里已熱氣騰騰,香味彌漫在整個廚房。饞得我直想掀開鍋蓋撈一個吃。母親一邊喊著燙一邊要我去接一盆涼水來。等我端來一盆涼水,母親已把鍋底的火熄了,我知道該開鍋了。 母親掀開大鍋蓋,升騰著蒸氣的鍋里什么都看不到,但卻聞到了更濃烈的香氣,一股合歡葉和艾葉的清香,混合著淡淡的中藥味,我不住地咽著口水。母親用笊籬從鍋里撈出雞蛋,放到涼水盆里拔拔涼,這樣剝雞蛋的時候就好剝不粘皮了。 我們兄妹五個都圍坐在桌子旁等著吃雞蛋過端午節。還沒等母親發話,哥哥就一聲招呼說去喊父親吃飯,一溜煙地去衛生室喊父親了。母親從櫥子里拿出七只碗,又變戲法似的掏出一袋紅糖,每只碗里都倒上一點,然后再用煮雞蛋的水沖好,哥哥也拽著父親回來了。 父親一坐定,我就迫不及待地開吃了,蛋白柔嫩細滑,蛋黃嬌黃濃香,由于吃得太快太猛,被蛋黃噎著了,像打鳴的公雞一樣伸長著脖子,母親趕緊給我灌了口紅糖水,才緩過氣來。母親被我的狼狽相搞得又好氣又好笑,說當年生大姐時三五天不見一個雞蛋也沒有饞成這樣。父親則溫柔地看著我說,慢慢吃,煮了這么多呢,夠你們吃的。的確夠我們吃的,我一口氣吃了五個,直到再看到盆里的雞蛋也沒有了欲望。 吃飽喝足之后,才有心思聽母親講她以前坐月子吃不上雞蛋的往事。生大姐的時候正是六十年代,還在生產隊里吃大鍋飯,沒有人養雞,雞蛋更是稀罕,買都買不到。不知外婆從哪里弄到了十多個雞蛋,走了三十里路給母親送來補身子。就是這十多個雞蛋,母親堅持吃了一個月,直到出了月子。為了每天能嘗到雞蛋味,就把一個雞蛋打散到清湯鍋里,一喝一天…… 往事悠悠,當年三分錢一個的雞蛋都吃不到,現在一塊五一個的茶葉蛋也能吃膩。在物質生活富足的同時,卻找不到了當初的感覺和味道,我是再也吃不到散發著中藥味的煮雞蛋了。自父親去世后,每年的端午節,母親還會煮一鍋雞蛋,只是再也沒有了那股中藥味的清香! 清香的端午 文/周太舸 川北一走進農歷五月,陽光就更加熱情,山中的蓼葉、艾蒿、菖蒲就更加碧翠,街上賣粽子的叫賣聲也更加響亮了。每當這時,沿襲幾千年的端午就如約而至,帶著清香裊裊娜娜地走進每一戶川北人家。 記憶里,端午到來前,家家戶戶的男主人總要在溪畔亂石間采菖蒲,在荒野草叢中采艾蒿,大把大把的。端午那天,母親將父親采回的菖蒲和艾蒿一部分掛上門楣,說是驅蚊避蟲;一部分用于熬水,說是洗澡。看著青翠欲滴的菖蒲和艾蒿,幼時的我好奇地捧在手里,扇動鼻翼一個勁兒地嗅嗅,邊嗅邊說香呢。一旁的父親笑了,說熬水洗澡那才叫舒服。母親熬好水盛在木盆里,用手試了水溫,說可以洗了。木盆里水汽騰騰,鉆進我鼻孔的是中藥的味道,我遲遲疑疑的,但想到父親說的那水洗著舒服,還是跨進了木盆。父親就蹲下來,一邊給我擦洗身子,一邊給我唱兒歌:洗澡澡,止癢癢,捉蟲蟲,娃娃身上不生瘡。木盆里,盡管那水味道有些難聞,但在父親的歌唱中,我感到非常愜意,手和腳丫子一點也不老實,不時讓木盆里開出水花朵朵,嘴里還發出咯咯咯的串串笑聲。 端午節一大早,母親就要到屋后采摘蓼葉。蓼葉,一種盛產于川北大地上蓼葉竹的葉子,比一般竹葉要長而寬大得多。母親將鮮采的蓼葉洗凈,再找來一枝撕成細條的干棕葉泡濕,然后撈起頭一天就浸泡的糯米濾在筲箕里,包粽子的準備工作就算就緒。 端午那天,幼時的我自然起得早,主要是看母親包粽子,盼著早點吃上粽子。只見母親將蓼葉一卷,再放進糯米,放進紅棗,然后將蓼葉一折,最后用細條棕葉纏繞捆扎,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包成功了。一邊看,我還一邊問這問那。比如,粽子為啥要包紅棗,母親說做人就得有紅心;粽子為啥這種形狀,母親說做人就像粽子一樣,不僅要尖,要圓,還要棱角分明。那時懵懂,當然不能悟透母親的話,但現在想來,母親給了我多好的啟蒙教育呀。經過母親靈巧的手不斷重復舞蹈,一枝粽葉便結滿了粽子。 包好的粽子放進盛著井水的鐵鍋,蓋上蓋子,母親坐在灶前用柴火煮,我則圍著灶來回蹦蹦跳跳。估計粽子熟透,母親揭開蓋子,一股清香撲鼻而來。第一個品嘗粽子的自然是我。母親從粽葉枝上摘下一個粽子,待冷卻后解開,蘸上白糖,遞在我手上,笑著說,小饞貓,吃慢點,小心噎著。粽子白白嫩嫩的,看著就垂涎欲滴,吃在口里,香滿五臟六腑。 按川北一帶習俗,端午節,已婚女子要攜夫帶子回娘家,未婚男子要到女朋友家里去,稱為“送節”。我和妻子戀愛那時,交通不便,出行靠腳下的鞋底對路一步一步地丈量。不過,妻子會在半路接上我。一見面,不像現在的年輕人那樣牽手和擁吻,但妻子從衣兜里掏出親自用一針一線繡出的鞋墊問我是否喜歡,我看著鞋墊上栩栩如生的鴛鴦圖案,心里像打翻了蜜罐子。 川北的端午,是清香的端午,里面盛著父愛和母愛的清香,愛情的清香。而今無論有多時尚,無論歲月的風塵有多厚實,川北端午那曾經的縷縷清香都會在我的記憶里裊裊升騰。 濃濃端午情 文/王月亭 菖蒲酒美,舟楫爭渡,伴著街邊此起彼伏的賣粽子的吆喝聲,端午節如期而至。 童年時代對端午節的那份期待要從漂亮的香囊說起。記得每年快到端午的那幾天,媽媽總會在哄我入睡時哼著一首小曲兒:“糯米甜,粽子香,端午時節醉心腸,濃香飄四方。做香包,纏彩線,歲歲年年祈安康,人間賽天堂。”媽媽一邊哼著,一邊用針細細密密地縫著香囊,把艾草輕輕地包進去,然后再編一個漂亮的中國結。等到端午節的頭一天晚上,媽媽會把香囊拿出去潤晨露,早上給鄰里四舍的孩子們都送上一個。大家歡天喜地地佩戴著香囊,腳脖子上掛著用彩線搓成的花繩到處炫耀。這一天,我們還會跑到江邊,擠進人群里看賽龍舟,爭著聽老人們講屈原的故事。 端午節早上,媽媽一定會在門楣上插上艾蒿,然后開始包粽子。我會搬著小板凳坐在旁邊,看著葦葉一排一排地鋪好,然后卷成一個圓錐漏斗形,再把白乎乎、晶瑩剔透的糯米塞進葦葉里,用雙手那么一纏,簡單地捆扎,一個粽子就包裹而成了。放在鍋里慢慢煮上兩個小時之后,濃郁的粽葉味兒便開始清香四溢,熱乎乎的粽子那個香甜、那個爽口,讓我至今難忘。 長大后,當我第一次讀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時,端午節在我心中有了新的含意,它不再是兒時那一個個形神兼備的香囊,不再是那一株株濃郁碧綠的葦葉,不再是那一口口香甜嫩滑的米粽,它是傳承,是信念,是流淌在歲月里的情懷,是我們在用特殊方式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位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被貶官流放的忠臣,這位流放途中寫下《離騷》《九歌》等不朽詩篇的軒昂才子,這位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而含恨投江殉國的三閭大夫,他那鐵骨錚錚的英雄氣概在我的腦中揮之不去。時光流淌,在就學工作的每一步,他都激勵著我在生活中昂首挺胸,在困難面前奮勇前進。 感悟端午 文/豐碩 街道巷口飄出濃濃的粽香味,告訴匆匆趕步的我們,端午節到了。 對于這個節日,我更多的記憶是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母親就會給我們穿上干凈的衣服,囑咐我們不要大聲嚷嚷,一大早,母親不知道從哪弄來很多的艾葉,把那些艾葉放在每個臥室的門框上,也夾在我們衣服的扣眼里,打個結,邊系邊說:“必須要堅持一天下來”。想想那時候還真是調皮,母親越是這樣囑咐,我們那幫熊孩子越是想把那個艾葉揪下來,可是,我們再怎么狡猾還是逃不出母親的“法咒”,她說:“想把艾葉拿下來的也可以,艾葉一旦拿下來了,晚上睡覺艾葉就會變成蛇來纏住你。”母親莊嚴的表情、嚴肅的語氣讓我始終沒敢去嘗試。記憶里的艾葉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有點淡淡潮潮的味道,現在回想起來好像有些憂郁的味道。或許這就是專門為了緬懷紀念大詩人屈原的無奈悲痛而生的一種草。 記憶里的端午節,每個孩子手腕上都會戴上母親親自搓好的五色線。還記得從小愛臭美的我,這個環節總是很難“伺候”,要讓母親把五色線編成均勻的麻花辮形狀,戴的時候必須要系出一個漂亮的蝴蝶結才肯罷休。聽母親說五色線是為了讓妖魔鬼怪不襲擊我們,它們看到五色線就會害怕而躲開,那時我們對母親的說法深信不疑。戴著漂亮蝴蝶結的五色線,開心地去玩,好像那時的五色線就是自己的保護神一樣,有了它,什么都無所畏懼。 生活在礦區,人多自有不同的習俗,包粽子是大家在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可是,包粽子的形狀,里面的內容卻大不相同。我記得河南的一個小伙伴,他們家的粽子是最特別的,里面居然有肉,而且那個形狀有點偏圓形。還有一個好像是東北的阿姨,他們家的粽子是豆沙餡的。印象里那個時候好像沒有糯米,只是黃米,我們一群小屁孩圍在大人膝邊,看著那一片片小小的粽葉扭一個小角,放入米再放入紅棗慢慢的粽葉再加高,一層一層最后用一根綠顏色的帶子系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所有的母親都互幫互助,忙得不亦樂乎,等到粽子都煮熟了,我家給你家送幾個,他家給我家送幾個,互相品味對方家里粽子不一樣的味道,更是有濃濃的情誼在無聲流淌,那種大家庭其樂融融的情景將是我一生難忘的暖。 那時候小,包粽子時母親們一邊包粽子,一邊回頭給我們講粽子的由來,可我們這些熊孩子更關注更感興趣的卻是眼前的粽子什么時候可以吃?聽見屈原跳江,甚至覺得他有點傻,不敢問長輩,可心里偷偷在想,你不跳江誰敢去推你?等到一天天長大,了解了大詩人屈原當初的處境,試著體會他的那份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有以死明志的悲痛心情,真為兒時的幼稚想法而臉紅、內疚、慚愧,無地自容。 >>>更多美文:好文章

祖先的一把爐火,灼灼不息燃燒了一千多年,鑄就了“耀州窯”北方名窯地位,也助推陳爐古鎮登上“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榜臺。 陳爐“歷史文化名鎮”還是名副其實的。她的名號,蘊藏著陶瓷歷史的基因,陳爐,“陶爐陳列”,名如其份;她的出生,歷史悠久,可以追究到宋元,也有人說,可以追溯到唐代,不管是元、宋,還是盛唐,歷史已經很古老了;她的歷史印記,遍布小鎮,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的窯跡,大大小小,星羅棋布,至今,陳爐的陶工們還在用近似原始的技藝燒制著陶瓷,成為了研究古代陶瓷技藝的活化石。她的風物景致,處處彰顯著陶瓷文化的韻律,家家戶戶都用廢棄的筒筒罐罐壘成院墻,風景獨特,遠遠望去,好似一幅優美的油彩畫卷,令人贊嘆不已,堪稱陳爐一絕。 這么好的地方,其實很早就想去看看,去欣賞一下獨具特色的古鎮風景,感受一下代代相傳的原始燒陶藝術,觸摸一下中華陶瓷歷史的痕跡……今天,如愿以償,終于踏進了陳爐古鎮的大門。我們一行人,慢慢行走在小鎮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左顧右盼,呈現在眼前的,都是壇壇罐罐的墻垣,踩在腳下的,經常是廢舊陶瓷鋪就的小道,我們仿佛一下子置身于陶瓷的海洋,陶瓷元素無時不刻不在包圍著你,吸引著你,令人目不暇接。高高低低,忽上忽下的胡同中,不時會碰到一些明朝的窯址、清朝的門樓、民國的遺跡,瞬間打開了你的歷史記憶,延展了歷史的空間,切身感受到了歷史的滄桑,文明的延續,文化的征服。 陳爐不但文化深厚,景致也相當迷人,清代就有“陳爐八景”之說(爐山不夜第一景,泥池水鏡陶容生,石罅玉柱豐年兆,層洞錯雜宛花城,四堡撐天遙相望,周陶宗古迤長興,古剎密集瓊云護,煙霞彩屏話丹青。),時至今日, “陳爐八景”有的煙消云散,有的化為遺跡,有的只能從旁證中窺視,有的依然艷麗如故,當然也有新辟的景點。游歷陳爐,需要“功課”,需要以“八景”為牽引,慢慢走,細細瞧,悄悄悟。不過,時過境遷,今天的游歷,無論景致的內容,還是景色觀覽次序都與以往大有不同,到達陳爐,首先映入眼簾的可能是“煙霞彩屏話丹青”,廢棄的陶瓷罐罐成了各家各戶的“磚墻”,遙望過去,好似一幅丹青畫卷,美輪美奐。其次能感受到的是“層洞錯雜宛花城”,居民窯洞,層層相疊,你在我頭頂,他在我腳下,宛如花瓣,似是花城。我曾受邀進入一家陶瓷世家窯洞,袁師傅領著我參觀,三層窯洞,一層懸于一層,層層樓梯相連,非常壯觀,大開眼界。八景當中,風韻不減當年的,“石罅玉柱豐年兆”算是一個,方泉依舊,天寒地凍,冰垂似玉柱懸掛石罅,晶瑩剔透,冰清玉潔。“泥池水鏡陶容生”指的是當年泥池眾多,規模宏偉的景象,現在已經很難見到,不過遺跡猶存,可以窺視當年盛況。“四堡撐天遙相望”、“古剎密集瓊云護”,只有遺址可以回顧了。至于“周陶宗古迤長興”,今天只能到窯神廟、西社窯神遺址中去體味了。排名第一的“爐山不夜第一景”,已經不復存在,成為美好的回憶了。新辟的景點也不少,其中1937年,紅二方面軍進駐陳爐,留下不少遺跡,當中有賀龍元帥舊居,別忘了去拜訪一下。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到了返程的時間了,坐在車上,突然想起了陳爐當地的一首民謠:“金娃娃,銀娃娃,頂不住咱這泥娃娃;金銀棍,糧食囤,頂不住咱這攪輪子棍。燒甕甕來燒壇壇,又燒碗碗又燒盆,盆盆大得能坐人,碗碗能盛幾桶水……”,雖然沒有人在唱,但聲聲似乎始終縈繞耳邊,經久不散。 再見了,陳爐古鎮! 再見了,耀州瓷窯! >>>更多美文:原創散文

奔赴的旅途,遇見陰晴不定的天氣,竟覺知味的時光,是那么易逝。片刻的茶閑時光,拭去了煙塵之氣,卻覺得少了些什么。感覺人生中的意念,不能總活在一廂情愿的詩意里,人,還是應該要有些煙火之心的,過于飄渺,總給人不真實。 有朋友說,經常讀我的文章有些膩味了,感覺我寫的文字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想想也是,紅塵中奔赴,累得只想覓一處庭院,尋一處清淡,待塵埃落定,獨自品茶碼字,寫光陰的故事,也寫我這一程途經的遇見,在自己傾訴的抒情中慢慢老去。 或許,這種期望的生活,于我,永遠是一種期望。偶爾,偷得閑時,多是一頭扎進靈魂的世界里,與文字里的知己推杯換盞,提著一顆細膩敏感的心,吟風弄月,細膩到一花一草的凋零亦為之心悲,敏感到一春一秋的輪回亦黯然神傷。 很多時候,感覺自己總被這些不知煙火味的文字凈化了,但卻覺得少了一味知意的煙火。此刻,坐在寂靜的一隅,我想將我訴說的春去秋來的故事收集在這一程的記憶里。感覺這城市的山水,有我呼吸的氣味,也裹著我生命的溫度。 我獨自沉浸在這一程紛繁的煙火里,無需等候,也無需送別,只需靜靜地寫出我的遇見我的感慨,以此為趣,消除我奔赴的疲憊,依然守著自己的心,在遠離紅塵的煙火里吟詩。我寫夏的盛情,秋的轉角,也寫這仲秋的月亮與漸次吹來的風的寒涼。 我始終相信,每個人的靈魂,都需要棲息的。默默地,望著天空的圓月,迎韌季節的風,嗅來作別的雨,看一枚葉子的飄零,悠悠蕩蕩里,眼眸里溢滿了許多無言有聲的寫意,想來,這就是時光的慈悲,說來,時光也是知味的。 光陰里,那些曾遇見的人和走過的風景,都會消失在時光的河流里。經歷過的情感,擁有過的榮華富貴,一樣會淡去,直至經年,再也想不起來。逝去的未必就是好的,擁有的未必是對的。未來,需要以一顆安穩溫暖的心去迎接,去面對。 在遠離煙火的文字里,我植著一脈脈溫情,用微笑來送,用微笑來迎,一如我知道,有一種緣與血脈相連,定會在晨昏暮鼓時間的過道里,再度相逢。于是,我只須在季節的衣衫上,寫下最素的一筆:隨緣隨喜! 我不想在靜寂如水的時光里,感嘆流年易逝,韶光黯然,責怪時光的不動聲色,只想自己如何將知味的時光繞成詩意的筆,續完余章。因為我知道,我與煙火,只是一味茶的 距離,隔著塵喧世囂,這片刻靜寂的夜晚的光陰是真正屬于自己的。 秋漸深,回首,似乎每個仲秋時,我都喜歡對著月亮翹首,把一些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的無聲的、有聲的情緒,一些喜怒于色的詞匯,記錄成自己的心路。每一程風景與心情的刻碑里,都有段不約而至的故事,不管誰愿意不愿意,只要知味時光,便能了然于心。 >>>更多美文:優美散文

QW155CW58PKM14

 


踏輕洋蔥鴨湯底辛香濃郁 》露營餐點靈感大集合,從備料到煮法全掌握踏輕胡椒鴨試吃心得分享 》露營晚餐煮什麼?享受戶外美食的好選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86d3zr 的頭像
    s86d3zr

    趙卉瑩的推薦清單

    s86d3z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